俞漒

邱江: 了解一座城市需要一处节点

俞漒 2015-09-15 发布   来源:在库言库  浏览次数:49

“ 2008年,邱江的CPC公司成为外滩源33环境景观的设计单位,使外滩源33公园赶在2010世博年作为外滩的经典源头,成功向公众开放。 19 ”
        2008年,邱江的CPC公司成为外滩源33环境景观的设计单位,使外滩源33公园赶在2010世博年作为外滩的经典源头,成功向公众开放。

        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1990年获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温哥华成立加拿大CPC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01年随着国内业务的不断扩展,公司搬回中国。从此,邱江带领着他的设计团队参与了上海的众多重要建筑、规划和景观设计。


        Q&A

        VANTAGE:历史上的“外滩源33”是当年英国领事的私密居家花园,在对这一特殊地块进行景观改造时,你们最原始的设计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邱江:我们对“外滩源33”的设计概念主要是建立在对这个地块的历史文化背景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这里非常特殊。当时中国与欧洲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不像现在,中国流行建造罗马花园或法式花园,最早的英国人在中国造的花园是他们思乡的表现,当时整个的设计应该是重现自己的家园。如今我们的设计概念也是希望延续这种想法。

        VANTAGE: 你们对外滩源33公共绿地的设计主旨是“重现”,那主要“重现”的是什么?

        邱江:景观的复原与建筑的复原有一定区别。景观是有生命的东西,树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在20年50年后会老掉,而它们的作用是保持景观结构,就像建筑结构是通过梁和柱子等。我们把景观的构架保持下来,就能重现它的历史,又或者说,重现它原有的设计意图和功能需求。

        VANTAGE: 外滩源33公园内有四座老建筑,当时这四座楼在未来的功能设定是否对这一区域的景观设计有影响?

        邱江:的确是有重要影响的。几座老建筑的新功能设定当时已经基本确定,所以在东侧—面对外滩的部分,设计上重现它的原貌,跟以往的样子没有太大区别;而在西侧—面对洛克·外滩源的部分,则以满足现代新功能为主要目标,比如餐饮、装卸等功能,包括教堂及教堂门口的广场改造为文化场所,以及地下车库出入口位置。另外,在做这里的景观设计时也考虑到隔壁半岛酒店的视线需求。

        VANTAGE: 如今的外滩源33花园和原英领馆花园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邱江:首先,原英领馆花园规模大于如今的外滩源33花园,场域比现在大。但花园在总体形式上没有很大改变,只是功能上完全改变了。当建筑的功能发生变化时,景观的功能也自然会随着变化而变化。

        VANTAGE: 您如何理解外滩源33景观改造项目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价值?

        邱江:这里太重要了—遗产、血脉、源头。上海这座城市具有两个脉络:一是地理位置处于中国本土,本土文化体现在城隍庙等区域,尽管它越来越弱;二是延展自西方,它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作为参考的节点。外滩源对那些愿意了解自己城市的上海人来说正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可供参考的节点。 

本文隶属于专栏

大话建筑

大话建筑

和你一起大话建筑、室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故事!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