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创业客王雨豪总结过一个创新模型:成本结构破坏论。所有创新都是对现有产品成本结构进行破坏——交易成本、组织成本、物理成本。凡是对某个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成本结构进行破坏的,一定是够酷的项目。
4月2日,在原境界美术馆举行的第1期InFormal,7位创意人分享服装设计、民宿、传统设计、肉夹馍、私募基金、3D打印创业。到底谁的破坏力更强?
这是一场设计人的聚会,也是一场创意人的相聚。
渐别粗放地产时代,设计逐步深入生活。它像流星激活沉闷、窠臼。设计来源于生活也回馈于生活。
夜黑了,所以我们看见繁星。
▼InFormal现场
● ● ●
▼
跨界最大的设计师是谁?
「 |
|
|
|
梁海涛穿一身蓝色绸缎上衣正襟危坐在我们对面。略显正式的服装背后印着“Give Me 5”,这一身正是他个性的最好写照。 |
|
|
|
」 |
若荪:最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完成了从建筑师向服装设计师的转变?
梁海涛:我跳出建筑圈在尖叫做了一年的家具和其它设计。我发现尝试踏出以后心思就越来越放开,甚至有点上瘾,自己的独立意识也从内心越来越浮现。一个月前我决定从尖叫离职,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独立服装品牌。我自己负责设计,剩下的工艺流程交给更完整、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好的打版师就如训练精良的施工图设计师,它们与设计一样重要,也影响着最终设计的完成度。
借国家地理杂志一张山顶放羊人的照片,来诠释我最近的状态,寻寻觅觅寻找那个最适合的合作伙伴。
(梁海涛分享照片——最近在做的事)
▼
未来莫干山最美的民宿在哪里?
「 |
|
|
|
正热的民宿话题吸引了一部分嘉宾为杨敏、赵飞这组搭档而来。杨敏沉静,赵飞现场显兴奋。看起来是一组靠谱的搭档。 |
|
|
|
」 |
若荪:说说最初在莫干山做一个民宿的想法吧。
杨敏:15年经过七个月的考察,最后在海拔588米的地方敲定了我们的项目位置。从规划建筑设计到环境布局再到项目的策划运营,均可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来执行。在莫干山盖几个建筑师的房子,是个很理想主义的行为。我们的几个投资人也正在筹划积极参与到乡建活动中,所以我们几个的想法一拍即合。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大乐之野。大乐之野老板小吉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属于自家的咖啡屋前安静的看书那幅画面一直定格在脑海里。
(正在建造中的见山民宿,摄于2015年年底)
samoon:但是据我说知,过程中崩溃的事还是很多的。
赵飞:要吐槽的事情太多啦!比如最近施工的立面,青砖烧制的厂家很难找到,好不容易找到预留给他们的时间需要一个多月,远远超过我们想象。不过即使有困难,我还是会想象自己是“盗梦空间”里的造梦师,这种感觉,比单纯在设计院机械的劳动要棒很多。
未来我们的见山民宿开业,顶楼的客房都会有天窗,2.4m的大窗子。在阳光下看书,在星空下睡觉。
samoon:这么美好的场景,一间客房的定价大约在多少?
杨敏:依据不同的主题定位价位在1500-2500之间。预计7月底开业,到时我们会举办一些活动。欢迎大家来。
▼
最小的办公空间在哪里?
「 |
|
|
|
再次见到乐康,是在同济孵化产业园旁的一家餐馆。乐康聊了很多关于他的坚持。 |
|
|
|
」 |
若荪:自己做和在华东院最不同的感受是在哪里?
乐康:从华东院离开后,自己做东西更自由也更多元化。我可以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材料。我在一个设计中,用曲面波纹板做了一个拱形设计,可以组合成无柱空间。这样的方式建造成本低、建成速度快。我也希望能有合适的机会把更多这样的概念设计和想法落地。
但是,在上海寸土寸金这样的地方,办公空间也一直是个大问题。我们最早办公的地点,是在一家咖啡馆。只有0.8平米供我们使用。0.8平米空间能做什么呀?我去宜家买了一些现有家具,然后进行重构改装,成为了我们最早的办公空间。
(乐康的设计实验)
(0.8平米的装置)
samoon:这个装置花费多少?
乐康:宜家的桌子200多一张。上半部分用了角钢这个最简单的构造,所以更便宜。
▼
最好吃的馍哪里买?
「 |
|
|
|
李乾语速稍快,在他不多的话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具有优良建筑学教育专业背景出身的卖馍人清晰的思路。 |
|
|
|
」 |
若荪:我知道你和你的合伙人还有自己的公司,其实蛮好奇你在两者之间的权衡。
李乾:我现在经常半天事务所半天店。但好在我们事务所也比较小,也不需要太多项目满负荷运转来生存下去,还是比较灵活的,一年可能接两三个项目加上店里的运营,就够了,工作节奏也跟随项目情况灵活调整。即便如此,我感觉自己的精力已经投入九成,接近极限了。就像云端行走中那样在走钢丝,时刻要注意平衡。餐饮还是建筑?最终还是要做出选择,让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个方向。
samoon:一个馍多少钱?销售量如何?
李乾:15元一个。Let's Mo的突破口在于它是新餐饮。第一家店开了半年多时间,第二家分店也计划开启中。虽然四个合伙人都是建筑背景,其中一人还是同济的规划博士,但各自负责不同方向,有人主做资源经营,有人主做活动策划…我们是一个互补型的团队。

▼
最早玩众筹的人是他。
「 |
|
|
|
当初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念书,小祥从他身边的同事筹得了一部分上学学费。 |
|
|
|
」 |
若荪:聊聊你之前的众筹,还有你在商学院的体会吧?
庄小祥:15年决定去中欧念书,当时想能不能用众筹的方式搞点学费,每个参与者的上限是2万,结果筹到了十几万,有点喜出望外。比较有意思的是,有许多之前不太认识的人也投了钱。他们可能觉得我太可怜了、还蛮好玩儿的,手上也不是很缺钱,就支持了一下。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小伙伴们!当然这些资金借给我肯定是有回报的,每年会给大家一定的利息,哈哈。
去商学院读书一来增加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二来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点一点进入这个圈子。另外,商学院的经历让我越来越觉得network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这个重人脉的行业------圈子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视野。network是个双向需求的东西,想别人带自己飞,自己先帮别人干点啥,这个故事才成立。我觉得这倒不是功利,而是大家都在切实做些事情,互相欣赏,然后找到合适的人match起来,一起来创造点价值。因此,倾听别人和定位自己就非常重要,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清楚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怎么融到群体里头去,为大家正儿八经做点事情就比较靠谱了。
▼
第一个开放式3D打印创意社区
「 |
|
|
|
赵静涛一身黑酷西装干练的坐在我们对面,透着霸道总裁老板的味道。 |
|
|
|
」 |
samoon:方物分布式3D打印平台和一般的3D打印平台有什么区别?
赵静涛:未来10到20年,大家会有更多高品质低品牌的需求,而设计师又有很多想法,但并没有合适渠道来实现。我们希望我们的3D打印社区能够帮助设计师低成本地实现想法,同时让消费者能够顺利买到这些丰富的产品。建筑师其实是一个创造力极其强大的群体,想想地球上这么多城市都是我们一笔一划创造出来的,我们其实可以拓展一下领域,把创造力释放,做出很多高质量的东西。我们做这个之前其实对3D打印做过很多调研,有些公司产品线拖得太长,从材料到打印到销售都做,结果导致运营成本剧增做不下去。我们就吸取教训只抓住这个社区项目的核心,就是只负责完善打印,其它像售卖这些部分全部外包合作。
(FORMMUNITY.COM是一个分布式的3D打印创意社区)
● ● ●
观察员报告
刘雯昕:作为观察员,总结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各位创业的诱惑:一个是自由。能从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中脱离出来,有更多时间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二是金钱,比如进军餐饮、互联网,是看准了时机,转向更能获得收益回报的行业。三是梦想,把浪漫和情怀写入现实。今天InFormal讨论的氛围轻松又自信,期待以后听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黄磊:借用《从0到1》的一句话:去尝试永远比保守陈规好,一个不完美的计划要比没有任何计划好。所以每个在摸索和尝试的人都值得鼓掌,但是另一方面,创业的口号让很多人都都很沸腾,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去发现自己的热爱是什么,不要为了创业、融资而去做。做一件自己擅长的,真正喜欢并有价值的事情,远比忽悠一份投资、得到一个估值来的更有意义。
热点、风口和趋势永远是不断变化的,“互联网+”也只是投资者自己造出来的一个概念,互联网只是加速和改变了一部分信息的传播和接触方式,但是最底层的依然是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基本需求。自己能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是每个创业者在开始以前都要问自己的。
● ● ●
柴静在书里有这样几句话:“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的家族、集体断了,新的又没有建立,空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坏,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会因为钱,因为外界的压力感到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
2016年4月2日原境界美术馆这天的下午,就有这样的归属。
这样的归属是设计人的归属,也是创意人的归属。欢迎分享你的创意和趣事。
● ● ●
What is InFormal?
“InFormal”是由两位建筑师发起,聚焦上海所有创意生活的线下活动。“InFormal”以轻松、自信的姿态交流设计、生活…拒绝沉闷、拒绝窠臼。
每个月一次创意人聚集,分享有意思的故事与项目,激发你大脑震荡,无限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