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yan

建筑设计作品不一定好,产品不一定坏

missyan 2016-05-26 发布   来源:建筑设计  作者:missyan  浏览次数:220

“ 某个建筑大师曾经说过:“做100个产品,也比不上做一个作品。”这话还可以说得更直白一点,“100个普通女子,也比不上一个范冰冰”。 ”

某个建筑大师曾经说过:“做100个产品,也比不上做一个作品。”这话还可以说得更直白一点,“100个普通女子,也比不上一个范冰冰”。


此言不差,但一百普通女子好求,一个范冰冰难觅。也不需要那么多范冰冰,谁不知道范冰冰因为稀缺才能成为范爷呢。

建筑设计行业也如是,大师作品,北京地标永远只有这么几个,也正因为他们的稀缺才能为万人敬仰。

作为一个经营性的民营建筑设计院,刚刚跨过了2015年的房地产新常态。没降薪没裁员,眼看春节来临据说还要给大家伙儿发奖金过年,我已经要替我们的大老板X总点个大大的赞。


做作品?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小小设计院能左右的。

公司周一项目例会,提到了公司竞标的产业园项目,拉的战线越来越长,人力投入越来越多。


原来甲方大老板L总和公司X总口头达成的合作协议因为时间的推移反而变得不确定起来。

原因无他,2014年起,房地产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建筑设计方案要获得市场的认可自然要经过几次三番的折腾和考量。


甲方大老板根据朋友关系确定的设计院也变成了需要几家竞争来最终确定方案。

项目是真实存在要做的,土地也已拿下来,两个公司大BOSS之间又有相当的交情。


这在2015年的经济新常态下,已经成了设计院要花大力气争取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公司方案已经做了多轮,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仗。

总平、立面、户型图、单体平面、交通分析图,有设计含量的部分已经做了多轮。


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们的建筑师们开始对这块土地越来越有感情,自己想象的建筑建成的样子在脑海中一遍遍成型。

而对于之前甲方L总提的外立面和户型设计则不以为然,上次就按照L总的意见给他们做了一轮方案,汇报时也没有确定下来。


而且,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也不喜欢这样的建筑。

因此,我们的建筑师们决定做两个方案。一个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方案,也就是作品。为了证明作品的优秀,平立剖、户型图、各种模型都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心仪的优秀作品上。

而甲方L总提到的某种立面以及户型呢,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人感觉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建筑作品,就做一个方案草图作为汇报对比吧。

汇报结果呢?催生了甲方BOSS的选择纠结症,我想要的外立面和户型已经表达清楚,为什么做的深度这么浅?完全达不到签合同付首付的标准?


而我并不看好的某立面和户型做得却如此深入?


就像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我本来要陪孩子看一个动画片,电影院上映的却是豆瓣评分不及格的烂片。同时上映的是评分极高的好莱坞大片。


到电影院之后,让我如何选择?很大的可能是今天不看电影了,改去游乐园吧。

建筑师们如果想确保自己的设计能真正变成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作品”,首先得通过甲方这一关。


因此,摸清甲方的想法,按照他们的意见做一个超越他们期望的项目。才是2016年房地产新常态下的建筑师们的正解。

毕竟,在一个项目的成败中,甲方比设计院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和心力。真正掏出真金白银来做事的人更有决定权。

用大拿X总的话作为遇到此类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一定要加强和甲方大老板的沟通,真正摸清大老板的想法。


按照他的意见深化成一个超越他想象的项目,然后再按照建筑师的想法做一个深度稍浅的建筑方案。如此一来,高低立现,促使甲方尽快做出决定。


如是,2016年里,祝愿我亲爱的建筑师同事们做到足够多的产品,在各种因缘际会之下完成人生中的“作品”。

本文隶属于专栏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Missyan是设计院做市场的中文女,2016年3月起,跟随一群大咖做了三个月的行业转型探索。结论:城市设计以及一片红海,美丽乡村建设在习大大的号召下,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如果感兴趣,欢迎互动。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