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一则关于山东智障村民自建七层高楼的新闻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像石头缝里蹦出石猴在猴年伊始就横空出世一举闻名了。
流传在网络上的版本众多,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智障村民十几年建成七层高楼,也有的说精神病村民十年建成七层妖塔,或说残疾村民五年以一己之力建成七层堡垒。除了建筑层数没变,光是主角病症和建造时间就出现了多种说法。然而实情如何,只有亲身感受了方能知晓。
▌小楼真面目
小楼所在地是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胡家岭村,一个在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普通北方小村庄。在村口一问,就有村民一脸了然地笑着指路说,跟着车走,车都是去那的。
隔着两排平房远远望过去,周围都是高四米五左右的坡顶平房,小楼主体十一米左右,加上挑着红布的木杆共十二米多高,在周边平房的衬托下显眼之极。这座看起摇摇欲坠的土木构筑物,拥有凹凸不平的立面,歪歪扭扭中逐层收缩的体型,木石砖瓦各种材料混杂,窗框、挑台自由点缀。这是一个杂乱无章又颇具规模,象征性比实用性更强烈地多,雕塑意义与建筑用途同在的自建构筑物。
从基础到一层,是坚实的青石块从大到小整齐堆积,缝隙里塞着砖头瓦片,石块里还掺杂着几个大石磨盘,坚如磐石。再往上是小一点的石块和粗糙砌成的砖墙,红砖青砖混合并有少量的空心砖。不同形状工艺年代的材料集中在了一层之中,看上去却异常和谐。二层及以上只能看到泥土墙面,露出部分的砖块,小小的“窗台”只是木头支撑的窗框,每层的屋檐不尽相同,有的是木头挑出如普通屋檐,有的是石棉瓦片。立面形式单一却变化多端,泥土墙面的底色之外挑出的衣物和窗帘颜色鲜艳,高大沧桑中充满了生活气息。

绕到院子的东面,就到了位于院子主入口,传统的木质大门砖砌小门楼,破旧的大门上贴着几张大小不一新旧不同的对联红纸,歪歪扭扭写着“齐心协力共奔四化”“节日快乐”等新年祝福语。大门上还有几个自制的小装置,有拍门器,门锁,挂钩之类的。因主人不在家而大门紧闭。
院子正门上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的春联
悬挂在门上的新春联:齐心携力 共奔四化
钻进院子十几米就是小楼脚下。这才看到小楼的正立面,整体建在南偏房上,两边是厨房和储藏间。去年冬天刚经历了一场火灾将厨房里所有东西焚烧殆尽,对小楼主体却没有什么影响。小楼入口在二楼,十几个磨盘层叠而上组成室外楼梯。挑开一帘旧床单,里面就是小楼内部了。
小楼正面
小楼内部没有盘旋而上的楼梯,只有一排一排的木制平台错落分布,每隔六七十公分一个小平台,成年人可以轻松爬上爬下没有危险。平面尺寸很小,二层大约只有十平米,越往上越小,但是通风和采光却并不缺乏,几乎每个小平台都有窗台。木制平台是深深埋进墙体内的,应该是边建造边埋入的,因此还算稳定坚固。
位于三层的废弃床铺
从三层看四五层
小楼之外,是个大大的院子,散落着三间正房,两间北偏房。除此之外都是各种树木和草丛,竹丛,一些转角或者门前有些花草。高高低低的旧花盆塑料桶中生长着明显是经营过的四季花草,有废弃鱼缸中游着不知名的小鱼,墙角挂着破碎的镜面映出外来的人影,轮胎玻璃瓶等挂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眼前看到的都是别人丢弃的废弃品,却被慎重地选择了位置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这是个被人遗弃的人在角落中安置那些被遗弃的物品而形成的孤独院落,杂而不乱,旧而不废,细节之处透漏出些许生活情趣。
小楼前的石台,破旧的瓶罐里的花花草草
残雪中的假花枯草水缸
▌小楼身后事
主人是一位五十岁出头的有精神疾病的男性单身村民胡某,整个院子内所有工程几乎都是他独立完成。尤其是小楼,是他走街串巷十几年积累的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花费了整整五年以一己之力一点一点建成的。而且,由于政策人情等各种约束,白天不能建造,只能晚上干活。从10年开始动工,15年冬天建成,16年年初便被爆料到网上了。
正房也是主人自己建的
关于建造者的具体情况,他患有精神疾病而不是智力障碍。家中有两个兄弟十多年前已经去世,有人说他是为了等待兄弟归来而建楼,实际上这个说法被他本人否认了。另一种说法称他认为很多人都盖楼了所以才建造的。不管原因如何,结果就是,一个现代愚公用自己的力量证明了不需要钢筋水泥混凝土也能创造出如此奇迹。
就在年初,小楼的主人被村委会接走了安置在村委会中,官方理由是两个月前的火灾严重破坏了小楼的安全不能允许他再住下去。而邻居说法是在前几天记者的频繁来访期间,主人时而正常时而疯癫地透露了某些有关村委管理和社区保障方面的漏洞让村委会承受了巨大压力。
路上听到很多人都说这座小楼即将被拆除,网上这种传言也甚嚣尘上。村委表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楼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因此一旦征得主人同意就立即拆除建造新房。在众人看来,二层以上只有结构稳定性差的泥土和木头,高度又远超一般平房,没有一点钢筋水泥。整体结构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西面和南面的邻居家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倒塌,两家都将受到直接影响。其实内部结构在攀爬的时候有所感受,十几个成年人挤在六层之内,三层以下仍然坚固,四层以上的平台有危险的松动。外观的复杂让结构给人以草率敷衍的观感,材料的杂乱又让人对工程质量产生质疑,建造者的情况又让人心生疑虑。经过去年冬天两场大雪、一场火灾还没倒下去的小楼,在人们的质疑和攀爬中,面临拆除的声音逐渐大于了保留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