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思考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家,这点很重要。
如今城市住宅的统一开发模式完全忽视了家庭生活的差异化,成为绑架我们生活的罪魁祸首,而传统意义的装修模式就是他的帮凶。
为了自己和家人,我们需要反思现有的习惯的居住模式。
1.笑话农民房?
“农民”一词早在我们国家用坏了,而与之相关的许多东西也有了特殊的含义,比如“农民房”。对于所有建筑从业人员或者在校学生而言,“农民房”一词可以说是对其设计作品最低的评价了。因为本词包含了造型丑、不实用、品味低、杂乱等一系列的内容,甚至是对设计者本身的能力和品味的一种贬低。

下面是平面图,尽管功能上有各种不合理,然而居住者对于自己的房子还是很满意的。
村里人也都觉得不错,开始竞相模仿。
其实我们很容易习惯生活的种种方式,以至于对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这类问题上就容易忽略掉。所谓房子住久了就不愿离开了,就是这个原因。
居住在农家大院的农民如此,居住在城市住宅里的大部分家庭也是如此。
2.我们也好不到哪去!
有朋友会说:我的房子可比农民的好多了,我现在住着很舒服,没什么问题。
看吧,这句话跟刚才张师傅的话没有本质的区别。
现在城市住宅,尤其是新建的一些高档社区,已经完全满足了人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但确实还存在着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吧?生活本就是这样啊,不用这么矫情吧?”
那么再瞧瞧这个例子吧
电视的危害目前已经被社会普遍承认,但为什么它在绝大多数住宅的布局当中一直处于最核心的位置呢?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管着不要总看电视,但总也管不住,原因不在于孩子,电视机一开,整个餐客厅就很难让人再专注的做其他事了,这也造成了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减少,因为在客厅的多数时间都是在默默的看着电视。
确实,这些听上去都不那么惊心动魄,但是我们讨论的可是住宅啊,是我们和家人相伴几十年的地方啊,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当中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可惜我们总被生活搞的十分忙碌,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很高的意识,或者早已习惯了现有的生活方式,就像早些年还没人会因为雾霾而带口罩。
于是“刷墙、铺地、摆家具”就成了绝大多数家庭买房子之后唯一能做的事情了,这种传统的装修方式顶多算是把毛坯房包装了一下,却没有包进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
3.利益导向的住宅
又有朋友说:现在开发商都专业了,建筑师们也越来越有经验,住宅设计也正在处于一个不断精细化的过程,我们造的房子已经非常舒适宜人了。
那么好吧,我们抛开设计本身的好与坏,来个与设计本身无关的例子。
某小区518套住宅里只有4种户型,其中95㎡的经典两居室占到了一半。那么也就是说,光在本小区里就有259户生活习惯和喜好不同的家庭被迫住在一模一样的户型里面,于是问题来了:

还有朋友说:“建筑师能通过建筑设计来解决或者改善这些矛盾吧?”
首先谢谢这位老兄对我们建筑师的信任,但是在中国目前现有的开发模式上,建筑师能起的作用并不大,因为所有的开发项目都是直接由利益驱使的,再加上地产开发过程本身极其复杂,条件苛刻的,用户使用需求只是很小的一个环节。
看看建筑师和开发商都在讨论什么问题吧,你就会知道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南向的宽敞明亮的大浴室了,尽管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
在利益面前,单个家庭的需求变的几乎毫无用处!
4.有什么就住什么!
再来看看我们60年来住的都是什么房子吧,尽管居住条件在变好,但有一点是永远改变不了的——我们无法真正选择自己想住的房子。
最后来看一张图片,这是某医院实验室为小白鼠购进的一批饲养设备,自动喂食喂水,定期处理排泄物,实验室还恒温恒湿,无菌环境,可是医院可不是为了让它们生活的舒服啊。
最后总结一下:
开发商做的好户型最终为的是好卖,绝对不会满足每个家庭的差异化生活需要。
我们家庭好几十年生活的载体,是需要每个人用心去思考如何打造的:想怎样和家人交流,想如何培养孩子,想用什么宴请朋友,想如何高效工作,想用什么方式享受独处时光,想怎样才能让老人不寂寞......然后你才会开始明白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房子。
我们虽无法改变可以买到什么,但却可以把它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如果需要的话,找一个靠谱的设计师,跟他聊生活、聊家庭、聊习惯、聊爱好.....而不是找一个装修队选材料、选风格、选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