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建筑江湖与80建筑合作的第五篇文章。
咱说说寒冬里的掌门人。想想《甲方乙方》都是快20年前的事儿了,建筑业的青葱岁月一去不返。
这两年跑江湖,不容易
设计院掌门
人手一好一坏俩消息。
坏消息是,我们不太好。
好消息是,大家都不好。
建筑江湖从90年代忽冷忽热,到新世纪的爆发,再到06、07年的黄金时代,一路走来,虽有波折,但和其他传统行业相比(白色家电业),一切得之太易。销路不愁,市场大好,赚钱容易的时候,谁会苦心经营建立制度呢。没人想过失去,至少不会这么快失去。
地产的黄金时代翻篇儿,业主缺少信心,有的干脆休养生息。活少了,原来的甲乙丙三级院,各自划定的势力范围也就失去了意义。设计院被降薪、遣散的员工和这几年建筑专业毕业生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寒意。
去产能挤泡沫,过剩的产能是什么?很不幸,就是人。行业好的时候无序增长了多少人,现在还得如数挤出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不远了。还是那句话,环境变了,心态得跟着变。
参加过一期建筑行业的项目经理的培训,其中一个环节是大家列出自己在工作中的痛点,老板娘摘一部分高频关键词如下:
烂尾、假项目、甲方无理要求、新常态、奖金少、转型、骨干流失、话语权、节奏慢效率低、设计费回收节点与项目设计阶段不同步、设计人员市场意识弱、设计质量时间的上传下达、团队间的资源共享、计划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政策性收款滞后、风险控制、变更管理流程缺失、项目管理低效。。。
问题痛点不少,解决方案暂时没有:谁也不是圣人,赠几个锦囊便能化险为夷。何况我们是地产的下游行业,很多事情我们力所不能及。好在大家能够坐下来开放的心态,试着打开半扇窗,透过窗缝观察其他行业如何度过经济周期,也算是个新的角度,观察其他行业的发展,借鉴相关行业经验,看看别人走过的路。。。PS:这课还教人收账(应收账款管理与呆坏账催收技巧),也是拼了。
和圈外的朋友交流,她说:“行业日子不好过,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身手就得更好,身段就要更软。飓风过后,伏草犹存。”粗浅理解,面对寒冬,个人练内功,企业储备过冬,撑不下去的早放弃,剩下的保留精锐实力,等待时机。有能力的继续抢占市场,该拼实力还得拼实力,休养生息也不赖,剩者为王也是解决方案。
事实上,烂尾工程、假项目、收不回来钱,这些痛点以前也有,只是最近发生频率高了。从09年前后施行的4万亿计划,就是给整体下行的经济性质打了一针吗啡,一个小阳春撑到了2013年,在这之后一直苦撑维持,增速破七,颓势已现。
建筑行业虽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大调整,老板娘还是觉得建筑行业的基因决定,做服务的没法低毛利的,拼价格。把产业化的思维带到建筑设计中去,压低单价,单纯打价格战,只能换来服务质量和设计质量的下降,对物九块九,对人一块一,话虽糙点,确实有理。低价可以短暂解决问题,但不提高效率的低价,不会长久。后果比如下面这种国外小镇。
还有一种方案,改革换血,可是有时候确实是不改革等死,改革等于找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头堵,哎呀想不明白。你说虐不虐?虐死了。
做掌门不容易,有些事情(比如催款),还真要层层递进。设计人员有时候在商务上更能张开嘴。
最后,老板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看看祖国大好河山,还有那么多下图那样的建筑,还有大片的地儿等着我们去糟蹋,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放心了,建筑行业的前景应该是不太差的。当然前提是经济不崩掉。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