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建筑

[D都杂谈]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留下问题的答案

80建筑 2016-05-25 发布   来源:80建筑  作者:犬次郎  浏览次数:75

“ 十一年前,也就是2005年,我在某论坛的“保密问题”中,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叫什么啊你”,十一年后的今天,我却再也无法答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


十一年前,也就是2005年,我在某论坛的“保密问题”中,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叫什么啊你”,十一年后的今天,我却再也无法答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更换手机号码永远事件繁琐的事,特别是在这个到处需要“绑定”的时代。于是逐个翻查各处“账号”,生怕为日后留下一丝麻烦。五年未曾用过的某邮箱,绑定的还是五年前的手机号码,看着似曾相识的四位尾号,却再也想不起自己究竟在哪座城市,用这个号码,与谁,聊着什么。

然而,我终究被十一年前的自己考住了。“叫什么啊你”,十一年前的我如是问着现在的自己。保密问题的答案,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遗忘了多少,这个答案都应该是永恒的。然而……我坐下来开始回忆,没有选择“最喜欢的歌”之类的问题,说明我自知是个善变的人(笑……);没有选择“学号/小学班主任”之类的问题,说明我是个记忆力奇差的人;为什么没有选择父母的名字或者生日?究竟是没有这个选项,还是我担心被人识破?如果是前者,那么还好,至少说明此时困住我的问题该有个正常逻辑的答案;如果是后者,上帝啊!那我该怎样破解我留给自己的,自认为的永恒的答案!




 

金字塔是为永恒而造——为法老的永恒,然而存留至今的只有构筑物本身,人类为君主试图触摸永恒,但君主消失,大地上却清晰的留下了触摸所的痕迹,这是巧合还是意外,大概任谁也说不清;中世纪,人类为敬奉神灵,花上穷极几代人生命时长的光景去造教堂,只能想象教堂完工的匠人们,会不会把这种思绪的飘摇,看做永恒?文艺复兴,建筑师们是否把自身对永恒的渴望,寄托在了建筑那永恒的数和比例的秩序当中?第一次看到朗香教堂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永恒,一种无心插柳的永恒,然后几个月后,那块作者亲笔签名的彩色玻璃被人打碎,永恒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即使是在自己心里寻找永恒,似乎也是奢侈至极的愿望。

所以,地狱之门上思考着的但丁,脑海中想的到底是《神曲》,还是贝亚特丽斯?谁又知道。

我不知道十一年前的我,究竟想得到什么答案。谨慎的防范?单纯的玩乐?亦或是我以为我会永远记得的某种会心一笑?

然而即使打开那扇门又能怎样?那个我曾经尽情玩耍的花园已经不再(嗯,是“不再”,不是“不在”),队伍从各大网站转战,终于在去年,最后的“窝点”被某度卖给了某游戏商后人去楼空。而我们呢?也从为自己的未来琢磨变成了为儿女的未来琢磨,所以,即使再次打开那道记忆之门,结果又能怎样呢?

毕竟,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留下问题的答案。

〖80建筑〗


为年轻建筑师发声!

观点|评论|漫画|散文|旅游


合作QQ:

魏一鸣 ALEX  (33539185)

投稿QQ:

贱笑 (116878242)


旗下QQ群

8090建筑群:221386539(2000人)

限沪深北建筑设计师

建筑师转行创业群 419303132

设计师结伴去哪儿:252161750



本文隶属于专栏

80建筑

80建筑

一群年轻建筑师已经聚在一起,等待你的加入。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