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城市化发展得轰轰烈烈,但城市病也让每个人都感到切肤之痛。解决城市病需要城市规划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现在,中国城市化已经超过50%,已经进入到了城市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人口的比重、出行交通、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都将和中国城市的发展密切关系在一起。
经济梯度转移与城市梯度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有主次关系,这个主次关系和城市有关。80年代的经济概念叫梯度转移,从沿海到东部再到西部,包括我们国家整个分东中西,这样安排我们四个区。
但现在,经济发展要求全面开花,原来增长滞后的省变成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大省。
贵州现在的经济增长非常迅猛,重庆也变成了西部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
国土格局发生了大变化,进入城市时代以后,我们整个国土开发的规律部署,需要专业人士高度关注发展变化,因为这个中间有很多重要的格局。
案例:各专业为什么要广泛协同和合作
贵安新区隶属贵州省,是国务院批准的第八个国家新区,位置非常偏僻。贵州是经济落后、多民族的省份,而且以山区为主。
贵安新区界定了1700平方公里的政策区。
当我们接手这个项目后,一直思考这1700平方公里是全部还是局部开发。最终的研究结果是转向两翼,在两边可控流域里面,总领控制在200平方公里。
因为这个地方是贵阳的上游,贵阳的水源地,中间的湖泊是贵阳重要的水源地,这个不能动。
在研究过程中,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在这一过程里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做了资源特征的分析。
比如说对地形条件的分析,喀斯特地貌下面的地形研究,对石漠化的问题,以及作为贵阳水源地的保护问题,几个方去做综合性的量化分析。
城市中自然失衡要解决
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失衡问题。苏州等原来的风景名胜之地,其开发总量不断扩张,导致了和自然的失衡。原来山清水秀,现在处处都是城市。苏州的城市土地增量已经达到极限。
上海的城市建设用地在整个市域6800平方公里里面占到近45%左右,不能再增长甚至还要负增长。上海的发展史可以看做中国城市发展的缩影。
1995年,上海集中建筑400多平方公里。2005年,500平方公里。2008年,2288平方公里。
这个增长的幅度非常之大的,而且主要是外部增长,这就导致了城市的众多问题。
城市功能匹配
城市功能一定要匹配,结构好了,功能才能好。现在很多城市病就是功能问题。
1980年,上海出行公交占27%,自行车12%,步行58%,这个城市还可以走。2004年,全市平均出行距离涨到6.2公里,2010年,平均出行距离22公里。
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给我们很大的提醒,城市已经越来越不舒服,我们以为用汽车可以解决。
但能源的消耗,市民时间的消耗,将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痛。
理性城市合理的通勤距离就是20-25公里,我们的城市不是可以无限增长的。
城市病的解决需要多学科介入
城市病积重难返,仅仅靠城市规划已经无法解决了。国家已经在致力于多学科协同创新性解决城市问题。
依靠多专业融合、多专业合作制定解决问题的方。
最重要的当然是规划、建筑、景观三大专业的合作。
用冯先生(敢问冯先生是哪位大拿,知道的人告诉我下)说的话,不要吃盖浇饭,一定要有炒饭的概念。
要把所有的专业结合起来,浑然一体,最后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东西。
越来越丰富的建筑规划,风景园林的实践,预示着我们的人居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我们重要的实践方向。
而多学科的融合,正在改变我们的理论和技术的内容,改变我们工作的理念,改变我们具体工作实践中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