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张家口荣誉大战终于在昨晚24点结束,主动被动参与的建筑师甲乙丙丁们终于放下了一颗心。
什么剧情反转,红包大战,开外挂拼人品大赛、院长挂帅加班拉票等江湖传说使得一场本来很low的微信投票大赛演变成了建筑设计领域在猴年的开场大戏。
使得在春节期间没有咻到支付宝敬业福的建筑师同行们感受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敬业!
总计40多万的投票量使得张家口场馆竞赛还未开标,就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两个大院间的绝情撕逼,通过互联网的放大,变成了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狂欢。温文尔雅的建筑师们将“相爱相杀、同行冤家” 的名言又进行了一次酣畅凌厉的表达。
虽然missyan在设计院呆了八年之久,但在讲究出身的建筑江湖中,从来不敢对任何方案有什么的专业见解。在这场方案二or方案五的抉择中,各投一票,也为亲自单独来拉票的双方朋友们一个交代。
当然,只有亲自参与过这场基于互联网的设计院撕逼大战后,才能更近距离地和各位同行们愉快地玩耍和沟通。也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场猴年设计院的开场大戏进行missyan式的点评。在这样的观察中,和方案的好坏程度没关系。只涉及到两大设计院的势力范围和恩怨情仇,以及互联网时代带给设计院和建筑师们的各种冲击。
一山不容二虎,为荣誉拼了
众所周知,建筑江湖从来都是讲究门派的江湖,从入学之初就烙上了“老四校”“老八校”的烙印。而老四校至少在空间上相距较远,各自都有相应的势力范围。所以,很少出现老四校之间的撕逼或者踢馆子的情况。
但几个国有设计院的竞争则因为同处京城,各自的势力范围常常发生冲突。项目上的竞争经常处于白热化状态。尤其是张家口大战,因为互联网投票引发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项目之争这么简单了。他关系到国有大院的排名,关系到北京的国有大院是姓部院还是北京院的问题。简直和社会主义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一样牵动着两大院以及广大建筑师的神经。
在北京院企业公众号的拉票宣言《这一次,我们共同为荣誉而战》中,missyan森森地感受到了集体给个人带来的压力。如果身为北京院的一员,不主动自觉地拉动自己的亲朋好友赶紧投票。简直就是反社会、反企业、罪大不可赦的设计院逃兵啊。更何况,还有院领导亲自督战、随时检查战果的各种攻坚战啊。当然,中国院的撕逼文案《我是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宣言中,其效果也同理。不赶紧进行呕心沥血的拉票竞赛,简直就不是中国建筑设计院的一员,还好意思呆在设计院吗,你?
在整场投票大赛之初,还只是自发自觉的进行投票,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拉票活动。但是,同为京城数一数二的顶级大院,竞争对手的得票数远远高于自己时,这是什么行为?踢馆子的已经到家门口了,还找了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在互联网上观战,你敢不迎战?
这已经不是方案好坏和中标与否的问题了好吗?用他们的原话说:这事关荣誉,事关江湖地位老大还是老二的问题。
总之,一山不容二虎,让我们拼了!
一场投票引发的宿怨大战,谁拼谁上
“08奥运北京院因为方案过于浪漫而失守,这次的方案很现实。主馆也挺漂亮,加上地缘,一定会花落北京院的。”
就在missyan和朋友们感叹为啥方案五在最后几天发生大反转,逆袭方案二时,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这样的点评。妈妈咪呀,所有的行为都想得通了嘛。
这场宿怨还得上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好吗?2008年的各个场馆大赛中,中国院大获全胜,捧红了崔恺、李兴刚等一干中国院的各种大师们。而北京院则在2008年的竞赛中稍逊一筹,使得整个北京院到现在都没有出现类似崔、李级的大师们。这场宿怨在接下来的冬奥会中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曾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设计中处于劣势的北京院在这场互联网发起的撕逼大战中一定要为荣誉而战。这不仅仅是此次冬奥会场馆投票的竞赛,更是对2008年痛失行业老大机会的一次大反转。因此,在方案五投票量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场《这一次,我们共同为荣誉而战》的拉票宣言使得十来年的宿怨有了出口。整个逆袭情形中呈现出了有组织、有纪律、有情怀、有策略的拉票大战。
使得在最后的结果中呈现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超过二号方案4万多的投票量是中国式“保家卫国,众志成城”的保卫战中得到的结果。因此,中国院的同行们,不是你们不用心,是真的北京院曾经非常伤心。前总理提到过的“多难兴邦”,在此次北京院的拉票竞赛中发挥出了相当的威力。
用missyan式点评来表达就是:宿怨啊,谁受伤谁上,谁拼谁上。
互联网+建筑设计,再不来就OUT了
在微信的各种投票大赛中,相信绝大多数人和missyan一样,持严重鄙视和非暴力不合作态度。但这次张家口大战中,为啥绝大多数建筑师们不仅踊跃投票还积极拉票观战了呢?那是因为同行们都在玩啊,不是被朋友求投票,就是被老师、老板、前辈们要求投票。不投票就out了。
总之,这件事情已经不是投票与否的问题了,而是是否能和小伙伴们玩耍的问题。在席卷而来的互联网+行程中,建筑设计一直偏安一隅,固守传统的玩法,很少和互联网产生直接的联系。
而在这次张家口大战中,互联网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席卷整个建筑设计圈。使得行业内的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你可以拒绝和不参与。但你失去的可能不是互联网,而是同行们的沟通和玩耍问题。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最杰出代表,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在互联网世界上的身份证。当所有的同行、朋友们都拿到了这张移动互联网身份证并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之际。我们还能抛开互联网只谈建筑设计吗?
未来已来,互联网已来,让两大院的撕逼大战加快互联网+建筑设计的行程吧。
行业下行,不如一起狂欢?
在missyan的观察中,2016年春节前后,建筑设计界有两场大戏在互联网上发力。使得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内名扬天下。一个是上海UA国际的讨薪事件,一个就是两大国有大院的张家口大战。
在missyan的设计院工作过程中,2015年前,听到关于建筑师最多的吐槽就是加班和画图狗,没时间睡觉没时间消费。2015年前,任凭互联网狂轰乱炸,讨薪事件和大院撕逼大战断然不会出现。大家都在加班画图呢,哪有时间唧唧歪歪讨薪和什么投票啊。
整个行业的下行,使得建筑师群体们在无图可画的时候,不如和各位小伙伴们共同YY下大院的撕逼大战。使得每个个体还能感受到同行们的动向和谈资,在同学、朋友、同行们的整体狂欢中减少个体关于行业动向萎靡不振带来的焦虑感。
行业不景气已来,撕逼大战才有了这么多的围观者。
愿我们在这次撕逼大战带来的群体狂欢中映照自我,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