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yan

南国良: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乡村的逻辑,切忌破坏!

missyan 2016-05-24 发布   来源:建筑设计  作者:missyan  浏览次数:68

“ 前言:missyan接触了很多有乡愁情怀的人,关心乡建,希望能尽自己之力,将美丽乡村进行到底。但农大教授南国良,她从农民角度出发,关心农业真正的内在逻辑。 良心推荐,乡建人必看。至少,missyan作为农村孩子,在和南教授交流时会感同身受到落泪。 ”

农村的事儿,要听农民的声音



现在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有这几点:农民土地不少,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交通不方便,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


但是,无论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偏远落后的地区,他们都有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大多年轻人已经出来打工了。


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不是越土越好,越像农村越好。这是不对的。我特别反对就是为了乡村美丽,去建设美丽乡村。把乡村弄得很美丽,但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农民的收入和乡村的美丽毫无关系。这样的乡村持续经营能力很差,只是一个面子工程。


外出打工的一些年轻人,他们接受了城市里的新思想新文化,有的也都从小受过教育。他们上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他们对乡村的理解和村里没到城市打工的人,以及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乡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这些人,他们愿意城市化,不愿意回到乡村去,我们要尊重他们。但是还有很多老年人和没有外出打工的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很多人住在他们的老祖屋里。甚至因为他们的土地比较少,他们祖先的坟墓都在那里,如果要让他们离开。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东西。


我们可能通过各种手段,说服教育,按照城市人的想法去告诉乡村人,什么是幸福。或者说请他们搬迁,给他们房子,给他们补偿。但这些,其实不是他们想要的。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要钱对他们的意义不大,他们要钱可能更多是为了儿孙。


无论是农村里的老村民,还是接受过新思想的新村民。每一代农民都有自己关于农村的想法,农村的事儿,要多听听农民的声音。



乡愁是农村人的乡愁


我接触很多城里人,都在做一些乡建的事情,我个人的观点是乡建的方案要慎重再慎重。大家都想留住乡愁,到底什么是乡愁?是建筑师眼里的乡愁吗?是艺术家眼中的乡愁吗?


在乡建中,我们很多建筑师感觉到农村的现代建筑不好看。他们的祖屋、土屋很漂亮,很希望农村建筑和城市建筑有区别,保留乡村风貌。这种想法不能说不对,那农村建筑和城市建筑区别是什么?就很重要了。就像一些传统民居一样,是中国建筑历史的一个见证。这些祖屋、土屋、石屋等农民民居也是中国建筑历史的一个见证。

但是,我们城市中的房屋随着城市发展变化在变化,农村的房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变化。农村原来的土屋、石头屋、木屋是可以适当保留,这种房子的建造技艺要好好传承。


但是,很多农村人去城里打工,他们带回来一些新的技术和文化,靠打工积攒的钱盖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房子。房子比较简易,为了美丽在正立面上贴上瓷砖。大家知道吗?这些房子是农民靠打工挣得的钱,每年盖一点,大多需要三年才能盖起这样一栋房子,这些房子里注入了他们多少情感啊!我们在乡建时是否要考虑他们的感情。


这些贴着白瓷砖的简易的楼房是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接受新思想,慢慢形成的。以前,我们说不能拆掉一些老的房子,那是历史记忆。到今天,也不能拆掉一些现在新盖的房子,回到原来。农村风貌就是这样一代代由农民做主建起来的。我们在做美丽乡村建设时要多角度思考,真正的帮助农民改善生活环境,弥补乡村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我更想看到这些建筑通过我们建筑师、艺术家的手在满足农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让他们的房子更舒适也更有文化。


美丽乡村要美,更要带动农民致富


我也看了很多已经改造后的乡村,确实村容村貌很漂亮。但是,如果深入其中,会发现村容村貌只是做了个表面。政府出资盖了围墙把每家每户给围起来,里面的房子该破旧的还破旧。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农民没有富裕,也就没有余力去做房子内部的修缮。


农民希望他的房子能和他的使用功能相匹配,很多村庄并不是家家都参与旅游项目,大部分人还是住在哪里,该干嘛还是干嘛。

乡村还是要从产业入手,乡村旅游也是很好的乡村产业。如果这村适合旅游,那就从旅游入手,组织专业旅游团队带领大家做旅游产业。但无论从哪个产业入手,都需要一个可行产业、一个可行的运营方案和一个运营团队。让产业带动乡村,不仅仅是风貌的提升,更是产业的落地,农民的致富。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建设。


产业系统下乡,是农村当务之急


在乡村建设中,首要问题是要诊断乡村问题,要对农村的资源进行盘点,看看适合什么产业。如果这个村有适合发展的产业,那就用专业的方法和体系来做产业。这样,才能真正乡村发展,带动乡村致富。


大家也知道,乡村贫穷的原因还有思想落后,文化知识少。我们作为农业大学的老师,愿意配合有需要的政府和农民,为村民提供农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


我们扶贫,是干什么去了?我们乡村改造,是干什么去了?我们是为农村、农业、农民做好事。我们不要做农民不想做的事情,不要把我们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们。不要让农民感觉到被扶贫,听听他们的意愿,他们的参与是最重要的,他们才是脱贫的主角。


我去年到陕西去做扶贫调研,政府安排我们去一个移民小区。小区建设的很好,运营管理交给专业的物业公司。乍一听来确实很好。一进小区我看到一大群移民站在院子里,我就走过去跟他们进行了交流。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他们住进小区里生活环境比以前好了,可是各种花销大,他们没有文化,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采暖费太贵只有把暖气关了,在外面晒太阳。我们还告诉我,他们住在山上时烧柴不用钱、水不用钱、电也便宜;还可以养鸡、养羊、养猪;种些果树、杂粮和蔬菜;穷是穷但日子还能过,现在处处都要钱很难过。产业下乡解决农民就业是当务之急。


尊重自然,系统统筹


乡村资源是宝贵的、农村生态是脆弱的,保护乡村资源和生态是首要任务。现在国家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国家精准扶贫,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乡村,在进行产业导入是要考虑乡村生态的承载力,让我们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千万不要形成掠夺农村资源、破坏农村生态的扶贫模式。


我一再呼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不要片面,不要引起更多的对乡村的破坏。举个小例子:有个贵州的朋友说,他的爷爷奶奶是不会离开贵州的乡村的。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那里,那里自然环境好,乡里乡亲互相照应,在那里生活得很幸福。乡村虽然落后,他们没有厕所,但村里人去山里上厕所,所以他们那里没有污染。如果我们要在这样的乡村搞乡村游,就要考虑乡村生态承载力,要有有效的环保措施,否则会带来环境破坏;乡村游的产品设计要考虑村民的利益,不打扰或少打扰他们的幸福生活;如果不了解乡村情况,反而可能好心办坏事。



现在大家都崇尚自然,其实乡村有湿地、有稻田、有坡地这些都是很好的大地景观元素,也可以利用这些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投资少,运营成本低。乡村有很多秸秆、垃圾和粪便可以做沼气工程,沼渣可以做有机肥,沼气可以发电和供气,热电联产,解决乡村能源问题。但无论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和沼气工都需要成熟可靠地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比如前几年,乡村推广沼气工程,国家花了无数的钱,效果非常不好。不但没有起到环保作用,还造成了二次污染。我们在引进技术和设备时要考虑技术和设备的可靠性,要对乡村负责、对自己负责,切忌不要盲目地把还处于小试或中试的技术和设备推广到乡村。


本文隶属于专栏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Missyan是设计院做市场的中文女,2016年3月起,跟随一群大咖做了三个月的行业转型探索。结论:城市设计以及一片红海,美丽乡村建设在习大大的号召下,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如果感兴趣,欢迎互动。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