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感而发,将自己离开设计院回归乡村的心路历程写出来后,得到了众多朋友的共鸣。
很多人在后台询问:“我也是建筑师,也在探讨转型事宜。”“为什么要回归乡村?”“回归乡村能做什么?”等等。
是的,我也在思考,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奋斗成新北京人,为什么还要回归乡村?
俗话说:三观同,道乃合
但是,三观从哪里来?不就是平常看过的书、走过的路、握过的手才形成的三观吗?
missyan回顾过去的按部就班,昨天今天多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在回归美丽乡村的路上,短短几个月结识了众多青年才俊。大家因为美丽乡村的情怀走到一起,或做公益、或建民宿、或做执着的手艺人、或做新乡民。
又在各种分享和聚会中共同为美丽乡村摇旗呐喊。这样的经历,会让思想丰盛,人生简单快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在missyan的下乡路上,我想把我交过的朋友、住过的民宿、听到的各种奋斗故事记录下来。给更多还在为选择而困惑的朋友参考。今天missyan想和你聊聊《天空的院子》。
“天空的院子”位于台湾南投竹山小镇,被誉为台湾最美民宿。而他的创始人何培钧和这个民宿的故事,听起来如此疯狂又合情合理。

10多年前,还在上大二的何培钧去登山,遇见了一座100多年前被人遗忘的残破废墟。但在何培钧的眼里,这座废墟就像划破黑暗天空的闪电,让他整个人都震住。
“看到这间古厝,我找到人生最想做的事情,所以决定放下身段、放下一切。我要把它打造成最有特点的民宿和接待场地,有不少人将把这里作为旅游目的地”。
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何培钧开始付诸行动。大学未毕业的农家子弟如何撬动这老建筑?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便是钱。一文不明如何获取启动资金?
研读《如何跟银行借贷宝典》后,他跑遍16间银行,终于贷到了1500万台币,买下这栋破旧的老宅院。

没有人改造怎么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找来已是医生但梦想当建筑家的表哥古孟伟,两人住在老建筑里整整一年,从一片破瓦开始修起,自己刨木料、洗砖块,让整栋建筑焕然重生。 “天空的院子”开业的第一个月,兄弟两兼任主人、服务生、品牌官、保洁、厨师……。
但即便如此,第一个月还是只赚到了8000元,但是贷款就要交6万。无奈之下,表哥古孟伟重回医师生涯,剩下何培钧一人苦苦坚持。

兄弟两支撑几个月后,银行寄送了最后通牒:“再不按期还款,将进行查封。”这时的何培钧,想过100种死法,但在死之前,还是要将市场打开。
于是,他每天写信给给各公司,打电话、寄Email登门拜访,“有工厂老板问我,你们有电视吗?可以唱卡拉OK吗?能打麻将吗?但我这里什么都没有,只能照实回答。”工厂老板便拍桌大骂何培钧浪费他的时间。

失败的次数多了以后,按照概率,也终有成功的时候。何培钧花时间深度思考,认为“天空的院子”是有文化的建筑。
便写信给各旅游文化局长,试图找出经营之道。天无绝人之路,何培钧终于等来了转机:南投文化局长要带着著名音乐人——马连修恩来住一晚。 当天晚上,马连·修恩一行在“天空的院子”举办了专场演奏会,观众只有何培钧一个人。 “承受过多大的困难,才配享受多大的荣光”听音乐会的何培钧,眼睛湿润了。
而马连·休恩,也被何培钧和这栋老建筑感动着。在深夜时敲响了他的房门,说想发表一张“天空的院子”同名专辑,分享他在这里的生活和感受。
当然,后来的故事很欢喜。

当然,后来的故事就很欢喜,天空的院子名气也越来越大,大量朝圣者前来入住。何培钧也成为台湾民宿界的励志人物。
有财团想请何培钧复制“院子”的成功模式开辟连锁民宿,却被何培钧婉言拒绝了。他说,自己与这里有不解之缘,而且真心真意的喜欢这片土地,而非一种完全的商业模式。 何培钧认为最美的风景是人,人和人交会时的那种氛围;在巷子里吃个羊肉汤,老板都能和你聊几句;走在路上眼神碰上了,也是微笑的多,很难得!
这栋在山上的废墟充满岁月痕迹,而“文化”就是由时间积累而来的,何培钧想保留它。
在2016年,“天空的院子”早已还清贷款,而南投竹山小镇却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凋敝。小镇的人口也由最初的8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5万人。
现在,何培钧又要拿出当时做“天空的院子”时的勇气。用商业的手法解决小镇人的经营营收问题……
是的,在回村的路上,missyan遇到了众多和何培钧一样的青年才俊。他们或从情怀出发,或因为某个契机开始回乡之旅。
但在回乡的过程中,这些人遇到过各种问题,但同时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正因为这种过程,才让思想丰盛、人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