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建筑

阳光或许在风雨后

80建筑 2016-05-23 发布   来源:80建筑  作者:王松  浏览次数:58

“ 09年建筑设计行业一片萧条,我辞了工作,出去旅游,几乎用光所有的钱。等半年后回来赚钱的时候,发现行业一片兴旺,找工作异常简单,只要愿意,每天可以安排三家公司面试。 ”

今天空气不好,但天气不错


09年建筑设计行业一片萧条,我辞了工作,出去旅游,几乎用光所有的钱。等半年后回来赚钱的时候,发现行业一片兴旺,找工作异常简单,只要愿意,每天可以安排三家公司面试。不少公司办公地点也挑剔讲究,要么在人民广场拿最贵的写字楼,要么在徐家汇整一栋小洋楼,总之面试谈下来都是钱的味道。


我那半年游山玩水,几乎去了所有我想去而钱所能及的地方,顺便还找了个姑娘结了个婚。置身事外,完全不知道国内设计市场发生了什么,半年时间,从上海一出一进,地下天上,两个世界。我看着我老家,中部四线城市,也在盖一百米的住宅楼。这是一个绝大多数有车族都没有听说过“停车费”的地方,出现这种解决高密度人口居住问题的住宅形式,让我很纳闷,我想不清楚这个问题,问一个站在行业高处的明白人,这是为什么?明白人说:“这个问题,我也想不明白,你赶紧赚钱就是了。”


我于是就埋头苦赚,一晚上出个方案,一个月就去报批,三个月就去报建,再过半年,日,那些一百米的房子,就站起来了,虽然出了村儿进了城,距离巴黎还剩一万公里,但那房子是当代最流行的法式。


我就在这种行情下一直干到14年。09年和我结婚的那人突然说“干活儿腻歪了,歇一年,我去英国读个书,你也跟来玩儿一年。”我说“诺。”


然后我就跟着去了英国,每天看看书画画画儿打个球晒个太阳,没事儿出门儿晃一圈,看看黑暗一千年留下的那些高大教堂,和旁边翠绿翠绿的大草坪。常住的城市号称英国前五大,和我老家一个规模,城东拉屎城西臭。工地不多,周期超长,一丁点儿的项目,一年还干不完。在我的祖国,十倍大的项目,基本施工两周,模板一拆就能装修,装修不用完,商家就能进场,象他们这股磨叽劲儿,赔死。


算算兜儿里钱又差不多了,觉得该回上海赚钱了,谈了几家行业内还算不错的,结果没一家在高档写字楼。大家搬到了创意园区,大家搬到了写字楼裙房。谈薪水的时候,老板们普遍也没了09年时候的豪气。当时接到一个电话说“你现在最高谈到多少,你过来,我们给你Double。”这次通常的句式是“嗯……,现在行情你也知道,你的要求是不是可以……”


我老家的百米高层后来又多了好多,但早就卖不动了,空了一些,烂尾了一些。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有居住问题的城市,几乎都是本地原住民,年轻人有出无进,基本没有人口导入,原来的宅子就不缺,所以09年困扰我的问题,现在也明了了,这些一百米的高层,根本就没需求。我在大上海画的那些一天方案三月报建的图纸,也根本就不被需求。


回来之后听到最多的就是同行的哀嚎,苦逼啊辛苦啊没钱啊……以前也苦逼,以前也辛苦,但大家都不叫,因为嘴被钱塞着,现在嘴里空了,就叫的欢了。我觉得这样不好。对比下欧洲就知道,曾经的繁荣是暂时的,暂时的东西,就不能指望它长久,天天在嗨劲儿上面,会折阳寿。09年那一针鸡血,能勃起这几年,已经不错了,起码让不少八零后建筑师凭自己薪水在上海外环付了首付。这个行业这些年就像个丰收的菜园子,谁都能进来晃一圈捞一把,烂仔也能上位,皮包公司也能赚钱。行情低迷了,钱不好赚了,就是以后的常态。也别指望什么触底反弹,能在空中飘一段儿已经走运,人只能贴着底儿走才可以一直走下去,要是不能飞还飞,掉下来就是空难。这个行业这些年的快速增长,已经带来了很多好处。对于捞够好处的这一拨儿来说,不委屈,请闭嘴。以后不多的机会,不如想想怎么利用好,给后辈儿的视觉环境加点分,而不是一张嘴就是法式德式新中式。对于捞了一些但自觉还不够的这一拨儿来说,不如调整一下心态,看看其它类似技术专业的同辈们能赚多少,这个行业不会消亡,欲望不要太多,基本小康不难。对于还没开始捞好处的一拨儿,想想自己对于这个专业到底什么感情,有没有必要在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影响一生的职场第一步,就踏进去。



自己的工作还没着落,坐在外场,晒着太阳,看着圈子里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听到同行的各种声音,有了一点儿感慨,写了这些东西。过了年我穿件新马甲儿,又要重新进场了,其他同行,无论去留,希望再过十年,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都觉得这次行业萧条,不是坏事,自己这一步,也没有走错。

本文隶属于专栏

80建筑

80建筑

一群年轻建筑师已经聚在一起,等待你的加入。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