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漒

何崴:朴实真诚的设计才有价值

俞漒 2016-03-21 发布   来源:建筑畅言网  浏览次数:133

“ 何崴: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7-2002年,先后就读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2002年于德国 ”

何崴: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1997-2002年,先后就读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2002年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毕业,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10-2013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获设计艺术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字空间与虚拟现实实验室学术负责人,并兼任德国Professional lighting design杂志中文版《照明设计》执行主编,北京照明学会环境艺术照明委员会副主任,《住宅》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建筑、城市、灯光、艺术跨领域研究和创作实践,出版有《城市公共空间解析系列——阅读广场》、《国际照明设计年鉴》等多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近年来关注中国乡土建筑的当代性研究,策展和参与了国内外多次建筑展览,包括:《相坔,一个场域的再呈现过程》、《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展——智慧城市》、《中国建筑100》(德国曼海姆REM博物馆)、《相坔2013》、《二次拓像,关于乡土建筑的解读和再解读》等。



Q:作为设计人,您的设计态度是?


何崴:真实,在地性。其实作设计师没有作艺术家潇洒,艺术家可以为自己创作,随心所欲,坚守本心;设计师必须为业主考虑,有些时候难免迷失自我。我希望在自己的设计里面把自己对建筑、对环境的感情放进去,不求一定轰轰烈烈,但希望它能打动观众。


Q:那么您认为这个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设计?


何崴:中国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相对低速的时期,而另一方面对于设计品质的要求则更高。这个时代需要用心去作的设计,不求大而全,但求打动人。


Q:聊聊最能充分表达您的设计精神的设计项目?您在设计过程中做了哪些方面的考量?


何崴:其实这些年我以教学和研究为主,设计实践是这几年才多起来。在这几年的项目中,比较能反映我们设计思考的项目,我想是“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和“爷爷家青年旅社”吧。前者比较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弱建筑设计”的概念,即放弃建筑师的绝对控制性,引入当地人的参与,与当地人一起完成设计和建造的进程;后者主要反映了我们对于传统元素活化的态度,即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或者修新如旧,而是强调将传统带入当代,在保护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将老的空间激活。


Q:您觉得作为设计行业先行的前辈应该给年轻设计师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何崴:谈价值观太大。也许只能说是一点个人体会。设计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要想作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必须热爱这个行业,真心喜欢设计;同时,同样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想着通过设计为大众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的为了挣钱。

本文隶属于专栏

大话建筑

大话建筑

和你一起大话建筑、室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故事!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