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人21世纪以来,地质公园因其珍贵的地质遗产、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人到地学旅游的行列。然而,地质公园必须以“科普”作为地学旅游的基础,使游客真正体验富有科学内涵的旅游乐趣,才能成为他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旅游选择目的地。所以,加强地质公园科普工作是地质公园的必修课之一。从全球范围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工作起步早,观念深入人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国情各异,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但通过总结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经验,可以借鉴提出我国推进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的建议。
一、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工作现状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EGN)成立于2000年,旨在促进地球遗产保护和宣传,加强地球科学教育,通过地质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普活动一直是欧洲地质公园关注和运作的重点。在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眼中,欧洲地质公园是露天的地质博物馆,向人们很好地展示了自然生态系统中非生物要素和生物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欧洲地质公园又共同组成了天然的户外实验室。
(一)“科普”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形成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理念驱动
20世纪末,在欧盟的支持下,经由法国的马提尼和希腊的尼古拉斯等一批欧洲地质学家长期的积极推动和组织,具有独特地质与地貌遗迹的4个欧洲地域代表,即法国的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希腊的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德国的埃菲尔山地质公园和西班牙马埃斯特地质公园,携手成立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这一网络的形成正是欧洲地学界长期以来所倡导的“在欧洲地域之间开展合作,以保护和保育地质遗产,实现地质遗产持续用于科研、科普教育和旅游活动,并从中得到价值的体现”理念的实践,从19%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地质遗迹保护研讨会”上地质学家们的讨论和一致认同,到2000年6月在希腊的莱斯沃斯岛4个合作地质公园签订的协议,都验证了人们希望“保护欧洲地质遗产、提高欧洲地质遗产价值和通过科研、科普教育和地质旅游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愿望能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范围内得到实现。
2.是建设欧洲地质公园的必要元素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在“地质公园”的定义中有这样的描述:地质公园必须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保护和保育独特的地球遗产的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各种文化层次的人士组织和举办地学、自然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科普和培训活动。同时,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把“开展科普教育”纳入申报欧洲地质公园评审和欧洲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审查等重要评审程序中。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科普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必要而且重要的内容。
3.是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会议与活动的重要组成
自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成立以来,在每一年度的网络会议上,各网络成员都要介绍他们在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成绩和经验,与网络内成员共享,同时寻找与其他成员之间合作开展科普活动的机会;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欧洲地质公园网络还要组织欧洲地质公园周活动,“科普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主题。例如,2007年欧洲地质公园周的活动主题除展览和各种庆祝活动外,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内容。2008年5月26日到6月1日,爱尔兰科佩海岸地质公园在“欧洲地质公园周”期间举办了地质公园地质科普讲座,参加讲座的都是没有地质学背景但对地质遗迹很感兴趣的普通游客。地质公园还组织参加者开展野外实地勘查活动,让他们了解岩石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野外观察能力。
4.是实现欧洲地质公园价值的有效手段
首先,科普教育提升了欧洲人的地学认知水平,为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创造了前提。欧洲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对象包括从学龄前的儿童到在校的大学生,从社区居民到境外的游客,广泛的受众群保证了科普教育的普及性;同时,科普教育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受教育者熟悉欧洲地质历史,接触到有关地质构造和过程等初级知识,保证科普教育的实效性。这里不妨引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有一次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遗址工作组中国执行委员潘江在英国威尔士野外蹲在地上观察泥盆纪地层及化石,一个英国乡村小女孩路过该处就问他找什么,他说我在观察泥盆纪地层及化石,那小女孩马上就滔滔不绝地说,泥盆纪是鱼的世界……我们都非常喜爱和保护这些化石和地层。一个乡村小女孩有这么高的地质学方面的科学素养,与成功的科普教育是分不开的。
其次,科普活动为欧洲地质公园聚集了人气,为可持续地质旅游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欧洲地质公园大多数位于农村偏远地区,虽然具有重要的地质遗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经济潜力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些年举办的以科普为主题的各类展览、主题日活动、旅游节等活动,借助报刊书籍、宣传手册、电视、网络等媒介宣传地质遗迹科普,这些地质公园大大地吸引了那些希望在旅行中获取知识和乐趣的人们,使他们渐渐转变了单纯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观念,更加接受具有知识内涵的地质旅游方式 。
5.是欧盟资助的重要方案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建立与发展得到了欧盟的关注和支持。在2000~2006年的一个巡回资助期内,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申请并获得了“INTRREG IllB","INTERREG IllC”和“LEADER+”计划的资助。2006年批准通过的LEADER+项目的资助方案主要侧重于科普教育,要求合作的8个欧洲地质公园都要开展利普活动,主要目标群是学龄儿童和在校学生,从4岁的儿童到大学生都包括在内,根据不同年龄群的需要量身定制解说材料和信息资料。此项方案的具体实施行动包括:为大学学生准备和组织实地考察,开办“地质公园野外大学”,成立儿童地质俱乐部,编制供学校和高校使用的科普教材资料,制作反映每个地质公园各自特征的标准的主题教学套件,制作以每个地质公园地质历史为重点的教学套件,编制儿童读物,编制工作手册,制作科普CD一ROM光碟,编制教师特别指南,出版有关地质公园科普活动、自然遗迹和博物馆的刊物和文章等。
(二)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现状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科普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即指地质公园为科普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地质公园在重要的地质遗迹点附近设立通俗易懂的科学解说牌,建设作为科普宣传中心的“地质公园博物馆”,设计和开辟科普旅游路线和科普实践基地,配备专门的科普工作小组和互动实验器材等。本文要突出介绍的是“软件”,它是欧洲地质公园网络为科普工作开展的各类活动、制作的各类科普产品,以及其他一些非物质性的投人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研制教学工具,编制出版物,解释与交流地球遗产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大部分成员都有自己的科普工具和出版物,根据各自特征制作一些主题教学套件,同时出版宣传页、海报、邮票、日历和明信片等对网络及其活动进行宣传推广。这些科普工具、宣传品和出版物一般都有不同的语言版本,以满足不同语种的游客使用,同时,网络内的地质公园之间可以共享或交换使用。另外,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注重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不同的科普教材。例如,为了让学龄前的儿童熟悉欧洲地质历史,特别为孩子们编制了儿童读物,以卡通图画的形式阐释可以在地质公园看到的地质构造和过程;为中小学校的教师编制教师特别指南,指导教师如何教授地质学知识以便学生了解地质过程;为中小学各年级学生编制特殊的工作手册,让读者熟悉地质工程,从而了解地球历史。
首批欧洲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希腊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在这方面的工作显有成效。莱斯沃斯石化森林自然历史博物馆根据化石植物与火山地质遗迹名录作为制定新科普活动的信息源,研制的教学工具主要包括教学CD一ROM《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化石保护》课件和《恐象》课件。其中的教学CD一ROM是根据“两个莱斯沃斯的孩子发现了有关莱斯沃斯石化森林的解释,并开始试图揭开这个森林的秘密”这一情景制作的,涵盖了莱斯沃斯石化森林的信息、爱琴海地区火山活动的情况以及植物化石保护的状况。《化石保护》课件包括宣传手册、信息材料和基于保护的科普活动,主要是为了让青少年熟悉化石的敏感特性,了解化石保护和修复的基本知识。《恐象》课件是根据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区有关原始长鼻类(属于已灭绝的恐象科)的重大发现制作的。这套课件是为高中最后两年级的学生制作的,包括一些极力主张学生鉴别化石并利用化石作为重塑过去的工具的活动,还包括有关长鼻类进化及其在希腊的存在状况的书籍。
2.设立游客信息站点,开办地学课堂,传递地学信息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每个地质公园都设有游客信息站点,向游客展示化石模型、书籍、宣传页、博物馆配套产品等各种产品,宣传地质公园的科普活动与计划。同时,介绍欧洲地质公园网络及其成员开展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宣传联合行动,以及各地质公园有可能开展的地质旅游活动。这些信息的传递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提高了对地质遗产的认识与欣赏水平。
同时,很多欧洲地质公园设立了职业培训中心,满足公园科普工作的发展需求。2007年春季,莱斯沃斯石化森林欧洲地质公园和德国贝尔吉施一奥登瓦尔德山欧洲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开设了为期3个月的“化石保护与保育技术”培训课程。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地质遗址与地质遗迹,保护区与地质公园,化石挖掘与记录技术,地质遗址鉴别与记录技术,化石保护和如何利用全球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化石发现图。
还有一些地质公园因地制宜地在公园内设置野外实地课程,为在地质公园工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当地企业(旅行社、户外活动运营商、小型旅馆、合作社、手工艺组织等)开办一系列特殊课程,希望能够提高上述人员与企业对地质公园的认识及其对保护地质遗迹的认识。德国斯瓦尔便阿尔比世界地质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该公园靠近乌尔姆市的斯瓦尔便阿尔比地区,数代人一直在开采上侏罗统灰岩和泥灰岩。如今,地质公园内的采石场变成了人们了解地质历史的理想开放窗口。地质公园开展的科普活动包括组织兴趣团队对采石场进行实地考察,联合当地自然保护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维护,在采石场上讲授生物学课堂,等等。科普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人眼球。除此之外,地质公园还在几个观光区域内开展了有关岩石开采、水、土地和动植物等主题的直观教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参与者可以利用大量的矿物废料提供的信息找出地质真相在这些科普课堂开放日的活动期间,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技术员带领游客沿标志清晰的主题线路观光游览,并且一路解说。专家还特别为开放日活动制作移动式挂图。为了让游客更详细地了解有关地质和复垦的信息,活动举办方还印制宣传单,免费向游客发放。
3.与学校建立联系,开展科普活动,普及地学知识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大部分成员与学校等教育业相关团体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发起倡议以帮助年轻的一代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的地域。这些地质公园的工作人员在周边地区的中小学举办科普活动,与学校及老师一起制定不同科普主题的实地考察活动,帮助学校准备具体的活动事宜(如住宿、用餐、交通等),针对活动参与班级的老师开设培训课程。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和老师对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地貌、矿物和古生物特征的认识,还宣传了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深入感受欧洲地质公园在这方面的做法。例如,葡萄牙纳图特乔地质公园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开展了面向周边地区学校师生的“地质公园科普项目”。项目分3个阶段实施,第-阶段开展的科普活动包括5次跨学科的野外考察,主要针对的是12一15岁的学生。“自然科学”、“体育”,甚至还有“历史”等课程、构成了野外考察的科普内容。纳图特乔地质公园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负责观察学生在整个考察过程中的表现。第二个阶段,纳图特乔地质公园编制了用于科普教育的录像和书籍,以供学生在野外考察前后及考察期间使用。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是针对小学生(6一10岁)、二年级学生(10一12岁)和中等学校学生(15一18岁)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分发科普资料。纳图特乔地质公园地区内的学校享受门票折扣,并且还可以参加“地质公园走进学校”的特殊免费活动。纳图特乔地质公园以科普的方式让学校认识了地质公园,同时也让地质公园走进了学校。
在2008年第三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准备期间,承办会议的德国特拉维塔世界地质公园提出了开展“了解你所在的地质公园”活动的想法,让欧洲的在校学生参与到地质公园的工作中。欧洲各地的年轻学生都踊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并且还和“他们所在的地质公园”开展了密切合作。英国北奔宁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塞缪尔・金学校的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与北奔宁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学家一起制作了一份精美的视频短片,介绍北奔宁山AONB的地质概况、景观与矿业遗产以及它的“欧洲地质公园”身份。在第三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期间,他们向50多个国家的代表放映了该短片。他们还在“地质公园展览会”上帮助自己的地质公园进行宣传推广,这些学生都能够声情并茂地描绘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以及阐释居住在地质公园中的意义。
4.借助网络和视频等媒体,制作地学科普节目,宣传地质遗迹的价值
欧洲地质公园网络通过网站、电视、无线电等多种传播媒体向大众宣传地质遗迹保护和保育,扩大地质公园的影响力。
在欧洲,地质公园网站已经成为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阵地。虽然每个公园网站的架构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在内容上都包括“科普”或“地质利一普”栏目,且作为一级栏目设置在网站主页上。有些公园还在科普栏目下设置“儿童科普”类别,针对少儿、中小学生设计浏览内容。
最近几年,芬兰地质学会日益热衷于地质学知识的普及。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奥卢和土尔库大学、芬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芬兰地质调查局联合开展了地质学知识普及项目开发“gelogia.fi”门户网站。这个门户网站免费向所有高校师生开放了一个基本的地质信息中心,今后还将向年龄更小的市民开放。
克罗地亚电视二台的科普秀节目“短途巡游”是其中的一个典范。“短途巡游”是一个现场直播秀节目,地质和地质遗迹是“短途巡游”秀的热门话题。节目制作人定期与大学教授等科学家联系,请他们谈论对各种科学话题的看法,或者邀请他们向电视台投稿,反映各种有趣的科普问题。很多科普主题来自克罗地亚帕普克世界地质公园的野外。因为电视媒体具有灵活性,所以很容易将野外拍摄的主题、演播室的专家现场评论以及研究实验室拍摄的来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该节目还在适当的时候向观众演示实际操作或实验过程。节目中的实际操作实验是为了让学龄儿童及其老师亲自参与地质遗迹的研究与保护。例如有一期“短途巡游”的专题是有关在萨格勒布市郊区发现的化石林。这期节目首先考察化石林现场,接着讨论这座化石林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参观科学学院地质系让观众了解木化石和煤化石的种类,通过参观鲁吉尔一博斯科瓦研究院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实验室向观众解释年代测定的方法,接下来考察化石叶的挖掘现场,最后来到实验室演示化石叶复制品的制作。“短途巡游”节目受到了克罗地亚全国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