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漒

徽州记事–黄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设计

俞漒 2015-09-10 发布   来源:《建筑学报》杂志  浏览次数:76

“ 南园春半踏青时,青梅如豆柳如梅,日长蝴蝶飞。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向我们描述了春分这一江南最美的时节。2012壬辰龙年春分,座落 ”
        “南园春半踏青时,青梅如豆柳如梅,日长蝴蝶飞。”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向我们描述了春分这一江南最美的时节。2012壬辰龙年春分,座落于黄山市屯溪区的黄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竣工落成了。

        回想当年我们揣第一稿酒店设计方案来到屯溪向有关部门汇报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设计中对徽州文化、徽派建筑的理解得到了所有参评部门一致认可,方案通过的很顺利,酒店也在同一年如期开工。但建设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遭遇全球经济危机、更换酒店管理公司、内部功能调整,几乎酒店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都遇到了。能够修改的部分我们都修改了,但设计最初用现代建筑语言诠释徽州传统文化的概念一直被很好地保留。这应该是源于设计、业主以及酒店管理方在对徽州传统文化崇敬和尊重的高度一致性。

        设计构思

        说到黄山,总是会有太多的美丽联想和温柔情怀。广博、深邃的徽文化在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传承了近千年,与敦煌文化和藏文化并列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黄山市以及周边的绩溪县和江西的婺源县正是徽文化的心脏地带。与敦煌文化的融汇与撞击和藏文化浓厚的宗教意味不同,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典型反应。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深厚积淀,让徽文化充满了人文气息。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徽商、徽曲、徽菜以及新安理学、新安画派都渗透着这种文化的浸润。正是这种文化的深远影响和潜移默化,让这个地区的民居也成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设计之初我们曾经有一个愿望,当游客从黄山走下来,穿过屯溪老街,入住这座充分体现科技发展的豪华、舒适、人性化的现代化五星级酒店后,依然能体会徽州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依然能感受到“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 清,曹文埴”] 的意境。

        建筑总体规划

        徽州自古山清水秀,风物幽美,即使在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徽州人也依然在城市中恪守的一份传统而古雅的姿态。无论是建村还是筑屋,徽州人都坚持着中国传统风水原则。用现代的建筑思想看,则可解释为无论是规划还是单体,都追求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功能和美观的结合、物质形式和精神诉求的结合。

        在与业主探讨酒店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这种建筑思想对当代徽州人的影响。从选址开始,每一步都是斟酌再三。基地最后定在面朝新安江,背靠柏山的“风水宝地”,视野开阔、风光秀美。基地上的每一条流线,我们也和业主一起反复推敲。从我们的角度讲,为了更多的争取景观和环境;从业主的角度讲,为了符合商家北向的传统,虽然酒店西南侧的道路虽比东北侧宽得多,大家还是选择了把建筑的主入口放在了沿江的东北侧。

        功能布局、流线设计

        徽州文化在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儒家和理学思想的影响。建筑设计和村落规划也不同其他地区纯自发形成的自由和随意,而是有着严格秩序和分区。这一点用现代的建筑思想解释,就是内外分明、动静分区。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居住和社交场所,我们的酒店的功能分区和流线设计中融入了徽州民居的设计思想。在建筑中间位置设置大堂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厅堂的效果。客房区分设在左右两侧,既可以根据淡旺季分区开放使用,也符合传统民居中厢房和后院为居住的布局特点。这种流线设计同时也满足了现代酒店高效、便捷的使用要求,提高了酒店的服务效率。

        院落设计

        徽州民居里天井的设置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最好的体现。

        酒店设计拓展了天井的概念,在强调人与自然对话的同时,结合气候、酒店功能特征等因素创造更为开敞、多层次、人性化的庭院空间。酒店的裙房便是围绕南北一“旱”一“水”两个内院进行设计的。这是两个对外开放空间,正如徽州民居入口的天井,宽大、明亮,是整个建筑外部活动的中心。其中酒店的“旱”院是作为宴会厅室外场地,“水”院则围绕水面设置餐厅和茶室露天的营业区域。位于三层的全时餐厅和七层泳池朝向新安江的屋顶露台有点象民居中前厅的天井,半开放空间,是酒店客人餐饮和健身活动的场所。而每套客房拥有的阳台、景观露台,是私密空间,就像厢房的小天井,只有特定人群使用。

        造型设计

        徽派建筑最大特点就是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有诗云“入歙、休之境而望高墙白屋”。

        酒店造型设计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此。

        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巨大建筑体量对环境的影响。虽然建筑最高点控制在50米以下,然而酒店长近170米,和周边的建筑相比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因此我们把整个酒店分为南北客房区和中间的公共配套三部分。酒店南北客房区均为L型退台设计,建筑从四个方向向中间的公共区域汇聚并不断向上收缩,这样在感官上把建筑划分成体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体,越高的部分面积越小,体量消减的处理减少了建筑对城市的压迫感,从而使酒店更加积极地融入城市空间。

        外墙材料的选择上,酒店主体采用荔枝面白色花岗石,墙基为水洗效果深灰色石材,檐口则是与深色石材颜色接近的氟碳喷涂铝板。

        体型的变化为客房争取了更多的沿江景观朝向,形体错落呈现出层层叠叠黑白相间的外墙效果表达了对传统建筑马头墙的隐喻。

        细部设计

        早年徽州人因为生活困难,多选择外出经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的徽商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大量的财富。亦儒亦商的徽州人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开始追求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徽州民居中精美的建筑装饰:石雕、砖雕、木雕。心灵手巧的江南工匠把原本没有情感的砖石和木头变得细腻而灵动,也记录了那段繁华而风光的历史,在岁月中传唱至今。

        在酒店的设计中,我们也希望续写这段美丽的故事,即使是换成了钢筋混凝土,也希望它是精致的、秀美的。所以我们像很久以前的那些工匠一样,对每一扇窗、每一道门都开始了精雕细琢。幕墙分格、格栅、花窗,所有的细节都融入传统的元素,让建筑用现代的语言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传统元素的提炼。从酒店的室内设计到艺术品的陈设,内敛中透着奔放的激情,传统中结合着现代的工艺。从抽象的徽剧人物雕塑到古意盎然的画作,传统和现代的审美在这里碰撞、融合。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让酒店的客人感受到徽州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

        景观设计-道法自然

        徽州建筑的美,也表现在徽州人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形式美的协调中。

        万物复归其本来根源,强调对自然界深刻的敬意,这是中国传统山水哲学的精髓。本项目景观设计的原则就是把自然引入建筑,让建筑融入自然。
形体上的退台设计使建筑成为江岸公园与远山很好的过度,多层次的绿植设计让酒店与湿地公园自然地联为一体,公共庭院空间与客房阳台、露台的设置为客人走出室内触摸自然创造了最好的去处。顺应场地、与功能结合的景观设计真正体现了无为和谐顺其自然设计理念。

        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设计师来自于国外,我们也不断向西方学习。但中国传统文化隐含着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黄山酒店设计源于我们对传统徽派建筑的喜好,是我们从徽州文化中提取养分的一个探索。怎们能更多地利用传统文化,使它融入到我们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隶属于专栏

大话建筑

大话建筑

和你一起大话建筑、室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相关故事!

关注专栏

风格制定
顶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