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一些区域的设计开发中水敏城市空间架构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全球来说水都应是城市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7月22日戴水道公司资深合伙人迪特尔•格劳(Dieter Grau)先生表示。
作为一家专注于可持续的城市水敏性景观设计的设计机构,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拥有40余年的国际项目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完成了大量的兼具艺术品味和生态功能的创新性水敏性设计代表作品。在本次专访中,迪特尔•格劳先生分享了戴水道在天津文化中心的成功经验,向我们阐释了水敏性创新设计的价值,肯定了水对于自然环境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表示尊敬水的价值是真正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的一个关键点。
Q:您好,迪特尔。在您的《水敏性创新设计》一书中,肯定了水对于自然环境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水敏性创新设计对城市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如何去影响政府的上层建筑?
A:水不仅是对于自然来说是一种美丽的资源,尤其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来说,不管是在今天还是未来都是一大挑战。事实上,在一些区域的设计开发中,水敏城市空间架构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全球来说水都是城市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是在以前的中国或者是亚洲,水在城市中是作为一个非亲和力的自然因素(传统水利概念),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看见在中国这种观念正在改变。水敏性创新设计就是以宜居价值为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两个重要的城市设计要点,实现一个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和具有实现性的现代城市结构,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开发潜质和价值。随着现代生态化改造成为大趋势,政府也会看到改善城市结构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潜力和活力。
Q:在中国这样的高密度城区的公共空间进行水敏性城市设计,比如天津文化中心,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A:天津文化中心作近十年来天津城市核心区最重要的城市再开发项目,将城市设计和排水防涝成功地紧密结合。天津作为一个资源性缺水和饱受内涝之苦的城市,在旧城区改造和重新规划开发时对排水防涝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引入生态式的雨洪管理和预处理流程技术,以及调蓄和强排结合的综合排水防涝系统,成功地提升了对暴雨和洪涝风险的应对能力,防洪和节水的经济效益均非常显著。其实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海绵城市设计手法。戴水道把这样的水敏性城市设计作为整体城市设计的一个部分去实践。
Q: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进一步的深入和细化。如您刚才所说,戴水道自创立至今一直以设计宜居城市作为远景目标,提出建设“蓝绿网络“来创建宜居城市。那么请问,您眼中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宜居的?
A:生态景观或景观生态化是相对范畴,从世界尺度看对生态的理解有不同的解读。我们设计机构在近40年的设计实践中在不同时期对生态的解读也在更新。但创新在景观中以水环境为中心的设计是从不同尺度的城市需求出发,从本体上融合景观、水利、城市等多学科,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表达,满足人最终对美学的需求。戴水道不管是在大尺度的城市设计还是小尺度的水景观都是一直循着宜居城市的设计理念和原则。我们在欧洲和美洲包括亚洲都在进行不同尺度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宜居城市项目。比如说我们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城市尺度上的排水防涝规划,以及在天津文化中心实现的区域内的雨洪系统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概念就很好地体现了宜居城市设计理念。
Q:人居景观设计和观赏性的景观设计的侧重点不同,您在做此人居景观设计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作为项目的甲方往往希望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对此您是如何平衡的。
A:人居景观是以功能为中心、体验为中心展开的。从多层次的结构满足人的需求。只有满足人的需求,才能整体地解决宜居的问题。一个高品质的景观设计与成本息息相关,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景观的开发成本是多线性的,高品质的景观设计不仅仅可以从形式美学上在短时间内为开发商带来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同时从人居的舒适性和生态功能性出发,增强项目的体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并且生态功能型景观需要一个长期的收益过程,现在一些开发商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比如说我们在中国的天津张家窝、北京国锐金都是水敏性城市设计很好的实践,作为成本回报,景观的回报是长时间的、向上发展的,因为她是活的、有生命的,也是一个价值提升的过程。
Q:作为景观设计师,面对具体的项目,您觉得是设计风格重要,还是体现人居价值更重要? 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A :戴水道是现代设计和现代景观设计的拥护者。我们的设计从现代设计中来,更加关注怎样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人居价值,而不是设计风格化本身。
Q:景观设计属于地产景观工程的重要一环,而地产景观又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而今,房地产由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业界有观点认为景观设计进入“迷惘元年”,对此您怎么看?请谈一谈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整体上看,中国地产市场仍在一个发展期,与前些年的产品型单一,市场发展降温而减少的需求量相比,景观设计的需求会向更理性的,高品质的方向发展。中国地产景观近10年表现出总体趋同化审美特质,背景是在解决用户的基本室外生存空间的问题,但随着市场的理性发展,公共空间的品质化,特质化及生态化将是地产景观的新特点,这种特性与欧洲景观行业的发展是一致的。所以现在的市场不是所谓的迷茫,而是对新创新需求的观望,景观设计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生态、品质、特性化,从单一的绿化,园林学科向更广的领域发展。
Q:最后一个问题,目前互联网思维已成为全球热词,互联网技术正在以“光速”变革,您认为互联网会颠覆景观设计行业吗?戴水道是否已经“互联网化“?
A :互联网不会颠覆景观设计行业,但是会促进设计行业工作模式的革新。
戴水道作为知识型机构,互联是我们机构在全球200多个分部之间实现知识与技术传递、分享的根本。网络化的工作模式也是我们工作的基调,目的是在多学科和多文化的背景下保持创新。同时互联化也是我们设计机构保持全球工作平台有效运转的核心,技术的进步促进沟通方式向智能化发展,所以,互联化的工作模式对我们机构来讲并不陌生。